“弟弟,今天这场宴会是专为迎接你而设的,我为兄长敬你一杯!愿弟弟福寿千年!”坐在高高的皇位上的李昪命人将他亲手为弟弟徐知询准备好的酒送过去。徐知询环顾四周,瞬间意识到自己已陷入一场精心布置的“鸿门宴”,眼前这杯酒,无疑是一杯毒酒。
然而,面对如山的皇兄恩惠,作为臣子的自己,怎能拒绝这皇上赐下的酒杯?在深思熟虑之后,徐知询挺身而出,走到李昪面前,说出了九个字。这九个字不仅巧妙化解了眼前的危机,也为他的命运带来了转机。
那么,徐知询究竟说了什么呢?李昪与徐知询虽然并无血缘关系,二者怎能称得上“兄弟”?
展开剩余81%提到以乞丐身份起步的皇帝,大家自然会想到朱元璋。那位在贫困中崛起的“开局一个碗”的帝王,成了许多人心中的传奇。然而,除了朱元璋外,李昪也是一位乞丐出身的皇帝,他的崛起之路同样充满了艰难与波折。李昪的故事,得从他那不幸的童年谈起。
李昪出生于889年,这个年代正是中国历史上兵权割据、战乱不断的时期。天灾人祸不断,李昪出生后便成了孤儿,跟随父母四处流浪。可命运并没有对这个小孩仁慈。六岁那年,他的父亲在战乱中失踪,母亲也在动乱中丧命。孤身一人的李昪只得依靠亲戚伯父李球,二人逃往濠州,投身破庙求生。
然而,厄运并没有就此放过他们,濠州依旧处于战火纷飞之中。今天是你的君主,明天可能就换了人,而最终攻占濠州的正是杨行密。杨行密征兵时,注意到了机灵的李昪,并把他收养为自己的养子。
李昪虽然因聪明机智获得杨行密的宠爱,但他的处境依然困难。古代兄弟关系多不亲密,尤其在没有血缘纽带的情况下。李昪与杨行密的亲生子们根本没有亲情,而他自己更是一个“外人”。这导致他常常遭遇排挤和欺凌,杨行密的儿子们甚至联合起来,要把李昪赶出家门。杨行密无奈之下,将李昪托付给了自己的部下,徐温抚养。
在徐温家,李昪的处境并未得到改善。徐温并未对他有任何特别的感情,完全是应上司的命令,才将他接收下来。徐温自己有儿子,他并不急于收养别人,更多的是把李昪当作一项责任。李昪在徐家唯一获得的温暖来自于徐温的妻子——李氏,她待他如己出。李昪的聪明才智和讨人喜欢的性格,也使得他渐渐在这个家庭中找到了立足之地。
李昪明白,要在这个乱世中生存下来,最重要的是抓住一切上升的机会,利用自己手头拥有的资源,而徐温正是他现阶段最大的支持者。果然机会很快降临。一次,李昪随徐温外出,恰逢徐温心情不好,他便主动走到徐温面前,想要表达自己对徐温的忠诚。然而,徐温并未感激他,反而将他训斥了一番。可令徐温没想到的是,回家后,他发现李昪竟然跪在门口等待他回来。李昪表示,这不过是一个做儿子该做的事情,理应以德报怨。
这番话令徐温既惊讶又欣慰,李昪在他心中的地位也因此发生了变化。随着李昪的表现愈加出色,徐温逐渐将他放在了自己最重要的位置。李昪文武双全,不仅外貌出众,而且在骑射方面也极为出色,逐渐成为徐温的得力助手。在此期间,李昪不再满足于只做徐温的“影子”,他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尤其在兵权方面,他深知,只有掌握军权,才有可能在乱世中立足。
终于,在927年,徐温突然去世。就在徐温临终时,他已将自己儿子接任李昪的位置的决定告知。而徐温的去世,给了李昪一个绝佳的机会。李昪不仅迅速掌控了军队,还巧妙地将徐温的儿子徐知询调入朝廷,从而顺利夺取了徐家的兵权。李昪迅速成为吴王杨溥的得力助手——豫章公。
李昪不仅在朝廷中如鱼得水,对兵权的操控更是得心应手。而南吴国内部的衰败,更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时机。在许多大臣的建议下,李昪开始筹划自立为帝的计划,最终在937年,他登基称帝,国号“大齐”,后来改为“南唐”。
然而,李昪心中始终不能释怀的,便是那个曾经差点与他一起共同奋斗、最终却背叛他的弟弟——徐知询。为了彻底解决心中的疑虑,李昪特意为徐知询设了一场晚宴,准备了一杯毒酒,准备在宴席中借酒消愁,试图一了百了。然而,徐知询面对这种情形并没有慌乱,而是巧妙地回应:“我愿与兄各享五百岁!”这不仅巧妙回避了“千岁”的命运,还表达了他愿意臣服的态度,令人赞叹不已。
李昪虽然面临尴尬,但也不敢不喝这杯酒。就在气氛变得异常紧张时,一位伶人装作喝醉走进场,趁机接过毒酒并一饮而尽。此人正是李昪的心腹申渐高,不幸的是,毒酒发作得异常迅速,申渐高很快便死于非命。李昪虽有些失落,但对徐知询的态度始终没有再次加害。
李昪虽然在位期间并未像许多人那样以权谋私,反而常常虚心纳谏,立足百姓利益,力行善政,收容难民。若非晚年痴迷于炼丹而中毒去世,他可能会创造更多有益的政绩,为后世留下更为辉煌的一笔。
发布于:天津市天金策略-北京正规股票配资平台-专业杠杆配资-天臣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