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财安
2022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29周年,举国上下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这位伟人深深的怀念与敬意。在毛主席的故乡——湖南韶山,数万民众齐聚一堂,他们在毛主席铜像广场上举行了庄重的纪念活动,迎接伟人的诞辰。与此同时,国家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宣布了一项重要消息:自2023年1月8日起,国家将新冠病毒的防控等级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并正式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再对入境人员进行隔离或其他检疫措施。这个决定犹如一声春雷,打破了疫情以来的沉寂,让全国民众瞬间感受到一股久违的轻松与希望。
消息发布的当天,香港和澳门的市民也同样感受到一种如释重负的情绪,仿佛压在心头的重担终于被卸下。很多人开始积极谋划起重新启动的各类活动——旅游、经商、家庭团聚,大家纷纷兴奋地讨论未来几个月的安排。气氛热烈,充满了希望。第二天,国家移民管理局公布了关于陆路口岸恢复正常通关的具体细节,其中包括恢复与港澳相邻口岸的便捷通道,方便内地与港澳居民往来。与此同时,深圳的健康驿站也宣布从1月8日起停止运营,在线旅游平台的机票搜索量瞬间暴涨了七倍,曾经的繁忙景象再次重现。
香港的街头巷尾弥漫着乐观的氛围,市民们从疫情中长期被禁锢的生活状态中复苏过来,纷纷开始盘算如何在“通关”后的新机遇中占得先机。许多在内地有生意的香港商人表示,通关的消息来得有些突然,但却是个久违的喜讯,他们期待着通关后能够迅速恢复三年来停滞不前的商业活动。做跨境运输生意的人则略显谨慎,他们指出,三年的货物流动停滞已经造成了许多企业的倒闭,要恢复到之前的规模还需要时间,且部分司机已转行。而且,内地近期疫情的严重性也给经济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因此他们不敢盲目乐观。
展开剩余69%在那些期待通关的市民中,最为激动的莫过于那些与家人两地分隔的人群,终于,他们再也不需要忍受“这么近那么远”的煎熬了。许多滞留香港三年的“港漂”表示,看到消息的瞬间就迫不及待地买机票、车票,打算赶在春节前回家与亲人团聚,缓解多年分离带来的思念之苦。有的香港市民则表示,他们已迫不及待地想回去与家人团聚,期待能赶上首批获准正常通关的机会,享受一个久违的合家欢乐的春节。
然而,香港的这些喜讯并非一蹴而就,背后有着数年复杂的历史和挑战。2019年,由于美西方势力的长期渗透以及部分香港官员和市民的无知,香港爆发了持续9个月的大规模动乱,社会秩序和经济活动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民众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直到2020年6月,中央政府实施了“港区国安法”,香港才逐渐恢复了秩序。此后,很多市民在中央政策的引导下,摆脱了外界势力的迷惑,重新意识到“一国两制”的真正含义。然而,香港的恢复还未完全成形,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再次打乱了香港的正常生活,社会经济一度陷入新的困境。
这场疫情不仅是香港的问题,也是全世界的问题。面对这场世纪大灾难,中央政府不仅迅速采取措施抗击疫情,还在全国物资极度紧缺的情况下,优先保障香港市民的医疗物资和疫苗供应,展现了中华儿女血浓于水的深厚情感。若是当时香港仍然处于港英统治下,面对这场灾难,香港的局势可能会更加严峻,民众的损失也许会更惨重。
在2019年之前,许多香港市民对“一国”只停留在口号层面,深陷于西方世界的影响中,而没有意识到,离开祖国,香港将面临怎样的困境。然而,经历了动荡和疫情的洗礼后,越来越多的香港市民深刻体会到,香港的繁荣与安定离不开祖国的支持与帮助。今天,香港不仅仅是一个特别行政区,它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一员。除了少数人仍迷恋殖民时代的阴影外,大多数香港市民已经意识到,只有回归祖国、紧密联系,才能确保香港的未来发展。
对于中央来说,经过三年的艰难调整,他们为香港赢得了宝贵的“回旋”时间,等待病毒的变种减弱。在多方努力下,疫情终于趋于稳定,而国家则在时机成熟时果断宣布全面通关,展现了精准的决策能力。那些曾经幸灾乐祸、期待中国“折戟”的美西方敌人,此刻只能愣在一旁,无法理解中国如何在困境中逆袭。展望未来,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2023年将成为中国经济强劲复苏的第一年。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全力融入国家的复兴大业。
就如毛泽东主席在《忆秦娥·娄山关》中所写,“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的香港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就像那道铁壁,唯有摒弃崇洋媚外的幻想,重新拥抱祖国,才能找到前进的道路。至于那些依然坚持“港独”的人,若不回头,终究会被历史的洪流淹没,成为失败的牺牲品。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发布于:天津市天金策略-北京正规股票配资平台-专业杠杆配资-天臣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